两岸儿童专家一起“翻绘本”
“儿童是成人之父”两岸儿童专家一起“翻绘本”
江南教育网记者周永峰 助理记者 王丹发自江苏南京
"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受伤的小孩儿,而绘本可以疗愈你的受伤情绪。”这是台湾儿童文学博士、绘本教育学者严淑女的研究成果,更是她的亲身经历。
南师大儿童教育研究者刘晓东的研究充满诗意与哲思:儿童是自然之子,也是成人之父。
绘本著名画家周翔主张“画为儿童”,以儿童的角度去画画。不可用成人的眼光想象孩子的世界,成人或多或少沾染世俗的“杂念”、甚至是“邪念”。
近日由《东方娃娃》主办的第三届华语绘本教育论坛,上述三位儿童教育专家聚到了一起,畅谈绘本教育与儿童教育。
严淑女:不做大吼大叫的企鹅妈妈
人生要三读绘本,孩童读,长大读,老年读。严淑女用“三读”来阐释绘本阅读与人生的联系。
而在中国古老的语境中,“三”绝不是确定的量词,子曰:吾日三省吾身,“三”即为多。
“孩童、长大、老去”界限在哪里?应该是模糊的,或者是不曾分割的整体。
严淑女的深意即为“翻绘本”是每位个体终身阅读的状态,更是每个生命品质内在需求,她说,绘本里蕴含了太多的人生哲理。
严淑女表示,在台湾,绘本教育与绘本阅读得到各方重视,影响着整个台湾的家庭教育,国际畅销绘本都会第一时间上架,但内地还做不到。她在当天论坛上“翻阅”的《大吼大叫的企鹅妈妈》在国内面世还没有时间表。
作为儿童文学博士、国立台东大学幼儿教育系兼任助理教授,她创作了四十多本绘本,《春神跳舞的森林》、《再见小树木》、《猴小孩》等在内地影响深远。
在绘本创作领域,严淑女算得上高产作家,但外界很难想象这些都源于她童年的“受伤”。她如此虔诚亲近绘本、创作绘本皆因“绘本可以治愈好内心那个受伤的小孩儿”。
她说,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受伤的小孩儿,而绘本可以治愈,由此,她不断去尝试创作和研究“治愈系”的绘本,用自己四十年的故事,开启与绘本一个温柔的对话。
她“翻阅”《大吼大叫的企鹅妈妈》,声情并茂地演播道——
今天早上妈妈很生气。大吼大叫,把我全身都吓飞了。
我的眼睛飞向太空,我的身体飞到海中,我的翅膀掉进丛林里,我的嘴巴坠落在山顶上,我的屁股在城市里迷了路。
只有我的两只脚还在,但是有什么用?!
一直跑,一直跑……
我想要找妈妈,但是我的眼睛在外太空;
我想要喊救命,但是嘴巴在山顶;
我想要飞走,但翅膀在丛林里;
我的两只脚走了好久好久,好累啊!
突然前面出现好大好大的影子,原来妈妈把我失散的身体都找了回来。
而且都缝好了,只差了两只脚。
妈妈说,对不起!
严淑女翻阅完《大吼大叫的企鹅妈妈》PPT,整个会场空气似乎凝固,每位观众表情凝重、陷入深思。
严淑女问现场观众:大家的感受是什么?
现场观众的回应:辛酸!
既而严淑女又问:为什么孩子会引爆你的情绪?你了解孩子吗?
她从孩子角度分析父母的“无厘头”——
有的父母语言超出孩子的认知;有时父母误当孩子像成人一样会反思;有时孩子承受不了父母过多的指令;有时孩子常被误会;有时孩子的沟通通道被家长强行关闭……
她设置一个情境是,早晨孩子上学可能要迟到,但孩子还在客厅看电视,外套没穿好,书本没装好……
父母看到这一幕会怎样呢?
严淑女问大家:会不会即将引爆你的情绪:开始一番训斥,接着下达若干指令:关电视、穿外套、装书本、拿书包……孩子通常会懵了。
你会更加生气的大吼:你难道听不懂我的话吗?
严淑女如是说,你的情绪被引爆的时候,伤害就会发生。尽管你事后会像《大吼大叫的企鹅妈妈》一样已经“缝好孩子的身体”,并且说了“对不起”,但孩子内心却说,“是啊,缝好了,可是还会痛啊!”
严淑女总结说,你要用孩子的思维、孩子的视角、孩子的语言去沟通,而不是吼叫、训斥。
刘晓东:儿童是成人之父
在南师大教授刘晓东看来,儿童是人,是孟子学说中的“大人”,不是小大人;儿童是探索者和思想者。儿童的教育,只有充满了对儿童的崇敬,才能唤醒美好的心灵。
刘晓东表示,我们没有资格培养孩子的想象力,我们应该保护、崇拜孩子的想象力。他说,“毕加索曾说:‘学像一个六岁孩子那样的画,用了我一生的时间’。”
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在《彩虹》诗中写道:“儿童是成人的父亲。他认为,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诗,
“儿童是自然之子、儿童是成人之父。”
他更推崇卢梭《爱弥儿》的著作,因为这本书提出了“自然人”的概念,这令他内心澎湃、充满敬畏——,自然人就是孩子人!
刘晓东认为,东西方的思想是相通,甚至在某个时期是惊人的相似。威廉·布莱克的《天真与经验之歌》与中国画家丰子恺的思想是高度的吻合——童心的世界是伟大的!
刘晓东乐观的表示,目前中国对儿童的研究有了可喜的成绩,他预测十年后将会迎来儿童研究的高潮,“如同杜威的儿童研究运动那样,可期可待。”
他还认为,图画书的发展不仅仅是教育的标尺,更是一个民族高度文明的象征,因为在高度文明的社会里,人性是复归的,孩童的。
周翔:寻找绘本教育的真姿
什么叫真姿?
《东方娃娃》主编、儿童画家周翔如是表达:如果一个画家画玫瑰,不仅仅是要画出玫瑰多姿的形状,更要画出拥有玫瑰后生活意蕴与精神,“写生与写真是不同的,写生只是画作品,而写真则是画作品背后的精神。”
周翔老师很敬佩日本绘本《向日葵》的画者和歌山静子,他认为,和歌山静子领略到绘本教育的真姿。
周翔老师一边翻阅《向日葵》一边感慨道,《向日葵》的画面有电影画面感,持续闪现着向向日葵生长的生命力,生动富有张力。
周翔介绍说,和歌山静子曾画过《向日葵》绘本,出版社也很满意,就在出版社决定出版之际,她却摇了摇头,觉得还需要打磨,于是推迟了两年,否定原来的画作。
和歌山静子静下心来观察培育葵花,她回到乡下,买了种子,种下、浇水、发芽、生长、结果,一同陪伴一同作画。
周翔说,和歌山静子把她的“真”传递给孩子,在她的画里读者能够感受到向上的力量。
周翔坦言,寻找绘本教育的真姿是一个艰辛的旅程。在家长圈《我为什么讨厌吃奶》这本画作非议不断,当天周翔老师“翻阅”其绘本时,其裸露乳房画面依旧引起现场惊讶。
周翔平静地说,有很多妈妈认为这是不雅之书,会教坏她的孩子,甚至认为这本绘本带有色情的内容,有一位洛阳妈妈向教育部门反映,要求教育部门彻查此事,并呼吁所有妈妈抵制这本书。
周翔回忆说,上架时我当时看了一下,我觉得,这位妈妈太心急,她可能翻了两三页后被图片上裸露的乳房以及孩子吃奶状态刺激了。其实我们做任何事都要“心里过一过”。洛阳这位妈妈很显然没有看到绘本的真姿。
周翔说,这是一本很好亲子的教育的绘本书籍,也得到了绘本教育界的高度认可。其实,在孩子的世界里,妈妈的乳房是孩子粮仓,一个画家把粮仓画得如此丰满,在成人的眼里可能有其他的想象,但在孩子看来又是什么呢?表达孩子对妈妈的粮仓的喜欢。孩子绝对不会想到成人想到的东西,所以我们不要以成人的想象来代替孩子的想象。“这个画家的伟大,是因他已经‘画为儿童’,他自己已经是儿童化了,以儿童的角度去画画。我要向这位日本同行致敬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