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回到顶部
  • 13775626247
  • QQ客服
  • 微信二维码

【读书会第II期】秋江花月夜·古琴雅集

小峰子:大家好,江南教育网是致力于中外教育比较与融合的门户网站,目前正在建设中,当初我的构想就是放眼国际,深根传统。
 

小峰子:江南教育网目前三个公益品牌,一个是江南读书会,已成功举办第二季;一个是江南朗读社,也已成功举办两次活动,一次是视频访谈,一次是英语口语沙龙,反响都很好;今天的古琴雅集是我们江南教育网创办的第三个公益品牌——江南雅集社,恳请大家爱护。
 

小峰子:《秋江花月夜·古琴雅集》时逢中秋时节,虽然今晚天公不作美,但我们内心挂着轮分外的明亮的明月。不是吗?
 

小峰子:古琴是文人雅士追求的一种寄托,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,有一首诗叫“泠泠七弦上,静听松风寒,古调虽自爱,今人多不弹”,这是唐代诗人写的,这首诗的意义我是这样分析的:在那个时候抚琴也是小众的,不像其他乐器那么吵杂、聒噪。我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正确,请大家批评指正。
 

小峰子:今天我们有幸请到周通生老师。周老师的身份我给大家介绍一下:中国古琴文化研究会副会长、美国巴顿鲁日荣誉市长,不是荣誉市民,非物质文化遗产梅庵派古琴传承人。他同时是美中文化艺术基金会驻北京办事处的工作人员,经常到美国进行交流访问,也是中国国家画院推广方面的负责人。此时应该有掌声啊!
 

小峰子:周老师在北大、清华等北京几所高校都有过古琴方面的传播、演讲,接下来的时间交给周老师,他质朴的语言和悠远的琴声一定会打动现场的朋友,为我们带来奇妙的感受。

 

 

伏羲造琴说

 

周通生:古琴,可考证的历史有3000年。为什么说是可考证的历史呢?因为河南殷墟的甲骨文它是不超过3000年的,有文字开始就有琴了,具体是在前面多少年呢?
 

周通生:民间是这样传说的:伏羲造琴,神农造瑟,伏羲神农是中华民族的始祖,那就是上古时期了,有五六千年历史,所以说有中华民族就有古琴了。
 

周通生:一般认为古琴最早年是祭祀用的,宗教活动用的。和宗教活动有关,所以有的时候我们说弹琴是很严肃的事情,这不是故弄玄虚。
 

周通生:《红楼梦》上就有林黛玉说:“古人弹琴首先要焚香叩首、沐浴更衣。”“焚香叩首”就是烧香、磕头;“沐浴更衣”就是洗澡、换衣服。这是很严肃的事情。为什么呢?你这样想就对了,宗教仪式它是很严肃的事情。

 

孔夫子的“礼乐”

 

周通生:所以弹琴的时候衣冠要整,坐姿要端,这都是古人的要求。这并不是说要装出那个样子来。以后,古琴慢慢从室外宗教仪式传到室内,传到宫廷以内,有一段时间在宫廷的文人士大夫、皇亲国戚中流行。
 

周通生:到了孔子时期,即公元前五、六百年就已经很盛行了,这是个很古老的乐器。我们经常说:“孔子教礼乐”、他不但教“礼”,他还教“乐”,所以孔夫子他是音乐老师,所以我们音乐这几千年来跟中国的文人没分开过,琴棋书画跟文人都没有分开过。
 

周通生:孔子“周游列国,受困于陈蔡之间”,他穷困潦倒的时候,在陈国和蔡国之间饿了几天几夜,他在干什么呢?他还在跟弟子弹琴,说教,所以它是文人修行的一个渠道。当然到后世的诸葛亮城墙退兵就是用的这个琴,司马懿他能听得懂,城墙退兵,他一听诸葛亮暗藏杀机,琴声不乱,就退了。
 

钱月航:我想请教一下周老师,是不是最早的最早的曲子叫《碣石调幽兰》?
 

周通生:这是孔子做的。孔子他走到山谷里,饿的没办法,就是怀才不遇,他看到空谷里有幽兰嘛,幽兰是个很名贵的花,兰花没人认识它,流落到这里了,就做了一首《空谷幽兰》。就是怀才不遇的意思。现在人弹得《幽兰》可能一定不是孔子当时的幽兰了,由于悠久历史。据说这是很难的曲子。

 

皇帝的琴道

 

周通生:周瑜也是弹琴的高手。到了后世就多了,唐朝的李白、陶渊明;宋朝的苏东坡、李清照全是弹琴的高手, 像苏东坡还写了弹琴的文章,他的一个朋友生了病,他说弹琴以后身体慢慢变好。他还作曲,所以我们现在说吟诗、吟唱,像李白这样的高人,你就可以想象,他就是一边作诗,一边喝醉了酒,一边弹琴,一边吟唱,他当然唱的肯定是方言,唱出来你把他记下来,那就是千古名篇。
    

周通生:刚才小峰子说唐朝的诗,陶渊明、李白的诗和这都有关系。到以后呢,比方说宋徽宗他是弹琴的高手,他还画了一幅画叫《听琴图》。然后再到明朝,朱元璋的后世中有弹琴的高手。然后呢,乾隆皇帝这些都是弹琴的高手。

 

一把火“烧断”琴魂

 

周通生:到了明清时期,因为中国人一打败仗受西方列强文化的影响,中国人有个问题,一打败仗,他经济上受衰落,军事上衰落,国力也衰落,然后他就认为西方什么都是好的。 像弹琴这些国粹, 和画画和书法一样,写书法的叫书道;弹琴的叫琴道。这都是中华民族的国粹,所以呢,中国人一打败仗心里就慌乱了,一直到五四运动啊,他就觉得西方什么都是好的,就是什么东西都推崇西方的,这样就把我们的东西丢掉了。
    

周通生:一直到以后, 一直是战乱,三十年代四十年代打仗,到了五十年代又是大跃进,六十年代、七十年代又是文革,到改革开放前期,据说全国会弹琴的人已经不到一百人了,能称为大师的也不到十个,基本上处于断代的阶段。  
    

周通生:我的老师七十多岁,他基本也属于那一代人。我老师是南通的王永昌,他实际年纪是七十五岁,所以呢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。
    

周通生:你像琴到了这个程度,它相应的行业也是受到影响。比方说原来是做苏州 的“回回堂”,它是做蚕丝,做丝弦为生的,它这个行业就不存在了。因为它养活不起自己了,一家几口养不活了,他这个早就丢掉了。像这个丝弦技术他就失传了。现在我们用的就是钢弦,这三十年以来都用的钢弦,没有好弦。
    

周通生:像这个琴也是这样,琴的话原来比方说历史上也有做琴有名的,什么雷氏家族啊这些,比方繁荣的时候,他们都能做琴为生,这些都全部衰落了。
    

周通生:我们老师以前弹的都没有人用做的新琴,都是以前唐宋元明清的琴,到了文革时期呢,文革烧掉了很多,放在家里有的时候都会遭一些破坏,抄家的跑过来一看,家里有琴,这是 “封资修”的东西,他就治你罪,你只好就偷偷的把它卖了,几块钱,五块钱、十块钱、二十块钱卖了,有的呢,把它烧了。
    

周通生:有一张照片,不知道李老师知道吧?就是把所有的琴堆了一堆,点上火烧了。
   

李文:我看过。

   

天价琴的遗落

 

周通生:我们现在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的老琴值多少钱呢?这都是有行情的。如果确定是唐的话,不管这琴能不能弹,都是一亿以上,拍卖会都是一亿,王世襄家里就有一亿的琴。如果确定是宋的,那就是好几千万。如果确定是明的,那就是好几百万。确定是清的,那就是几十万。这个琴呢,是有好坏的。古人做琴和现代做琴一样,也有高手也有低手。你十个人做琴,不能每一个人做出来都是大师,但是只要你确定它是老的,就是专家认为你这个是唐宋元明清的,就是我刚才说的那种行情。

 

周通生:但当时的琴值多少钱,就是几块钱。北京有个吴钊 , 中国艺术研究院古典音乐研究所,他是所长,80多岁,他当时亲口和我说的。他当时有个认识的人,大概这事情就是改革开放前后, 他当时四五十岁,那个人家里有把琴,  那人说,我们家里有把琴,反正也没人会弹,你弹这个,二十块钱卖给你吧。明朝的,后来吴老师说我不要,我琴多得是,那个人说,你实在不要,我就送给你吧。吴老师说送给我,我也不要,就没要。这把琴呢 ,后来呢,就过了20几年吧,那把琴拍了几百万。
   

小峰子:还是在他手上?
    

周通生:不是,不在吴老师手上,在原来那个人手上。
    

周通生:这事情是非常多的,像赵家珍也说,赵家珍是北京音乐学院的古琴老师,她也说过,说那个时候他们是70年代的学生,70年代学生跑到老师家里,都是一大堆老琴,他说你学琴,随便拿一张吧。挑一张出来都是明朝、清朝的 。
    

周通生:那时候说琴坏了不能弹,不能弹,老师自己会修,把它修修,因为这个行业已经不存在了,这琴的发展大概是这么个情况。
    

周通生:瑞典汉学家林西莉,她是60年代初来中国的, 跟着北京王迪老师学琴,她当时没琴,老师就随便送了她一把宋朝琴。她现在带到欧洲去了。那把琴很有价值。
 

琴的宗教与哲学

    

周通生:现在改革开放都二三十年了,现在大家都知道它是国粹,琴棋书画位列之首,因为我们知道书法呢,随便写一下,可以卖几个钱,画古时候也能卖几个钱,弹琴是不能卖钱的,音乐是触及灵魂的东西, 它地位比较高。 无形的艺术,不是有形的艺术,字画,挂在墙上是可以看的,所以现在说画家值钱,但是它没有音乐地位高,音乐更加高尚,触及人的灵魂。
 

周通生:这个琴呢,大体上是这样的情况,因为比较久远,所以我们这个琴呢, 被赋予了很多的意义。比方说这琴的长度,他就是三尺六寸五分,代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。我们现在看到的琴是统一规格了,125公分,但也有点区别的,比如说度量衡不统一,人个子小,他自己做小一点,也有可能,但总的标准他就是按照这个字数来做的。
 

周通生:比方说它上面一块板,底下一块板,合在一起,上面一块板是圆的,底下一块板是平的,代表天圆地方,这个中国古人对于大自然的认识。阴阳合一, 这是徽位,一共有13个,代表一年12个月,再加一个闰月,这中间代表一个闰月,这都不是乱弄的。这比方说7根弦5个音,中国的音乐是五个音,宫商角徵羽这5个音名。
 

周通生:你别小看这五个音,它能组合出好多的音乐,所以我们中国人很聪明,他就靠这五个音它能组合出好多,7根弦,再加13个徽位,能组合出很多音。
 

周通生:我们中国的音乐它成熟比较早,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唐宋琴,它完全已经成熟了,它目前是这七根弦。它甚至在周朝的时候,西周、东周的时候,周文王、周武王他那个时候原来是五个音的,代表“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”。到了周文王时期,他加了一根弦成为六根弦。周武王时期, 武王觉得琴的音域还不够宽广,又加了一根弦,成了七根弦的弹拨乐器。

 

巨人与婴儿

 

周通生:你想那个时候,就孔子以前就已经定型了。像我们现在用的文字谱,简字谱在唐朝的时候就完成定型了。我们中国人的音乐体系他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成熟了,一千、两千年以前就已经成熟了,那现在如果是进了音乐学院的话呢,它是要以西乐的标准为标准的,比方说你不会弹钢琴,是不可以学民乐的, 它是肯定要学钢琴的,所以我们现在的音乐体系都是以西方的音乐体系为标准的。 西方的音乐是多长时间呢?他的钢琴是1709年,距今是 305年,小提琴是1650年前后,在意大利,比我们晚几千年,我们是个巨人,它就是个婴儿。现在的状况就是说,你进了学院,不会西乐,不会五音谱,你是不可以读书的,这样的情况也是很多。比方说,我们要学美术,我要进中央美院,你不学素描,你不画石膏像,你是不可以考的。中国人是用水墨的,这样呢我们全部的体系,包括中医呀。

 

古琴的精气神

 

周通生:我们这个琴呢叫仲尼氏,我们还一起注明了款式,什么伏羲氏、神农氏、师旷式、蕉叶式,一共有五到六十种,但是我们用的最多的还是神农式,仲尼和伏羲要多一点,盛行一点。
    

小峰子:它有什么不同?
    

周通生:这个琴呢,各个部分不一样,但不离开几个主要的原则,比方说这部分叫琴头,这部分叫琴颈,这部分叫琴肩,这部分叫琴身,这地点叫琴腰,这地方叫琴尾,伏羲的话也不会离开这个主要的部分。
    

周通生:有人说它是个凤凰的形状,有人说它是个人的形状,所以说是凤凰的形状,人的形状都没关系,关键它是有生命的乐器。
    

周通生:发音孔大的空叫龙沼, 这个叫凤池,  有龙有凤,有天有地,有阴有阳,还有金木水火土。

 

梅庵派的经典

 

周通生:琴呢,它是和诗歌赋是一样的,它是表现喜怒哀乐的,我们高兴了,要吟诗作画,我们悲伤了要做个诗词呀。像李清照她失落了也要写诗,她高兴了,她也要写,我们这个古琴呢,它也是抒发感情的一个渠道,它可以表现喜怒哀乐,表现悲伤。我先弹一首简单的曲子——《关山月》,
    

周通生:《关山月》是有点悲壮的,比方说南方的将士到北方去打仗啦,半夜的时候思恋家乡,“关”就是玉门关,“山”就是天山,“月”就是表示晚上,看着天上的月亮,思恋家里的亲人。所以这曲子弹起来有悲壮、雄壮的感觉。
    

周通生:这个《关山月》呢是我们梅庵派的代表作之一,曲子虽小,但是我们梅庵派的代表曲。曲子虽小,但是有点那个味道,有点悲壮、雄壮的味道。
    

周通生:接下来,请于琳老师弹唱一曲《秋风辞》。
    

小峰子:弹奏+吟诵,难得!
    

周通生:她对诗经吟诵也有研究。
    

小峰子:一起欣赏。
     

古琴“丝”绪

 

周通生:古琴的声音它比较低,现在我们用钢丝琴,已经提高了音量。我们过去几千年一直用的是丝弦,蚕丝弦,声音还要低。古书上记载说伏羲造琴,绳丝为弦, ,可能那个时候用过麻绳啊,甚至用动物筋啊,毛啊,这些都试过,最后试了以后还是蚕丝最好,你看这个蚕丝,越做越精致了,那个声音它比较古朴,有苍桑感,声音比较低,没我们这样嘈杂,几个人听听也挺好的,但它有一个问题容易受干湿度影响,一下雨它就松,然后呢,天气干燥它很敏感,然后呢气温也很敏感,温度一变化它也有变化,它那个张力啊,容易变化,你 一个曲子还没弹完,它声音就变了,声音就松了,所以你还得停下来调音,有这些问题。   
    

周通生:现在钢琴呢,声音比较洪亮,但是古味比较差一点,没有那种古朴、沧桑感,但是它现在如果用扩音器呢,它几千个、几百个人也可以听,现在是这样,各有好处。总归来说,近些年也有人来恢复这些丝弦。丝弦有丝弦特有的味道。
    

周通生:现在用的是德国进口的铜芯线,外面缠绕的尼龙,就是这样,大部分仿照琵琶、小提琴这些做法,但是欧洲人也在恢复,说他们古时候的小提琴也是用什么天然的东西做的,羊的毛啊,蚕丝啊,那个味道更浓。

 

天空、 大地 和人

 

周通生:古琴呢,它这个实际上并不难,音色呢分三种,我们说的音色呢,比方说基本的操作,这是散音,这是泛音,还有个就是按音。这个散音呢,它比较沉着,是向下的感觉,像钟声一样,它往下一沉,这个就代表大地;这个泛音,它代表天空,它比较辽阔、空灵;按音就比较变化多端,按音代表人,或动物,或者其他的生灵,它好像人在诉说一样,“天地人,谓三才。 ”
    

周通生:《三字经》里就有的,它这都是有含义的。这三音组成一个曲子,就是什么东西都可以表达。比方说他交代天空的时候,往往用这个泛音比较多;比方交代这个环境的时候,用散音表示大地;比方说诉说痛苦,悲伤的时候,他用按音比较多,他就组成一个曲子。
    

周通生:曲子开始的时候总是用散音和泛音比较多一点,弹一个比较高兴的啊——《酒狂》。这是古琴表现高兴的曲子,《酒狂》这个大家都能弹得。

 

古琴的“朋友圈”

 

周通生:古琴的演奏形式一般独奏最多,它一般不怎么和别人合奏,要是合奏的话也是局限性很大,一般的笛子、箫、埙这种。
    

小峰子:我看到一个视频,是中外音乐会,好像中国有一所艺术高校的动手教授与一位外国钢琴师合奏过。
    

周通生:和钢琴合奏,那是哗众取宠,古琴的声音是非常低的,和钢琴是没办法合奏的,有的时候稍微客串意思一下是可以的。如果作为一个主要的研究课题那就没什么意思了。这个只能是娱乐性的。我们古人一个是独奏,一个是和箫、埙合奏,箫和埙都很古老,甚至比古琴还要古老,那是另外一个话题。
    

周通生:还有一个就是边弹边唱,这个要求比较高,你首先要会唱,最好像李白那样高水平,会唱,他一边唱,你把它记录下来,肯定是很好的,他水平太高了,现在没有人这样高的水平,一边弹一边就做诗唱出来。
    

周通生:但是有一点,现在北大、清华、那个中文系那么多,他没有一个敢说我写诗超过李白的,所以我们留下来的都是经典。留下来的文献呢,不到一千首,但是我们古人呢,一个曲名,可以演绎好几个曲子,这样加起来一共大概是三千首左右。
    

周通生:比方说我们的《搔首问天》也叫《水天操》 也叫《秋塞吟》,一个曲谱就有三个曲子,所以这样呢一共三千首左右,这留下来的都是经典,比方说《全唐诗》它一共四万多首,那我们经常读的只有《唐诗三百首》,其他的就放作文献,放在那边,一般我们认为,我们现在人写诗也写不过古人,作曲也做不过古人,那如果是学校里读研究生的话,要打谱,读研究生也要创新,那你可以做一些曲子,那也是作为娱乐,但是呢,我认为包括现在一流的教授, 他的水平跟古人都是远远没办法比的,所以我们现在弹还是弹古曲为主,我们这都是从古代曲谱里调出来的,打谱打出来的,整理出来的这些曲子。
   

周通生:下面李文老师弹一曲。
   

小峰子:李老师是中国古琴学会龚一老师的弟子。
   

李文:我弹奏一曲《良宵引》。 

 

东西方的音乐思维

 

薛龙海:琴谱上面的那个字,蛮有意思的,琴谱上面很多的字啊跟西夏文的读法,它有一种标准的读法。它就是按照这上面练的。
    

周通生:不好读的,它是组合字,简化以后的组合字,比方说广东过年时候贴的那个招财进宝,就这个意思。他把它简化以后组合在一起,表达一个意思,表达一个动作。
    

周通生:它是告诉你左手的动作和右手的动作分别在什么位置,是怎样操作,这是唐朝的时候,有个人叫曹柔的人发明的,后来后人基本上就没有变过,同时代的还有工尺谱,大概表示方位的。比方说英语它是表音的,不认识这个字你可以读出来,我们这个汉字谱、简字谱是不可以的读的,但是你知道是什么意思。比方说你三个火,这个汉字你不知道怎么读,你知道肯定是火多,三个水你不认识,但是呢,你肯定知道这是水很多。它是表意的,它不是表音的,它这个思维方式跟西方人不太一样。所以这个琴谱也是一样。


周通生:像那个简谱和五线谱,你不会弹没关系,你首先一看就唱出来了,我们这个不行,我们这是表示方位和动作的,它大概是这样意思。东西方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。


“按如入木、弹欲断弦”

 

钱月航:我和李老师学的时候,怕手指疼。就是这个位置是不能变的对吧?
    

周通生:开始是总会有点疼的,艺术是痛苦的。
    

小峰子:薛老师是搞书法的,请薛老师谈谈艺术是痛苦吗?。
    

薛龙海:书法好像不需要痛苦吧?即使不痛苦,艺术之路也挺寂寞的。
    

李老师:凡是这些弦乐都是有点伤手的, 手上都容易出茧子。
    

王亚娟:我压下去到底要用多少力?拨过来要用多少力?这个力取决于每个人的习惯,还是有个标准的量化的力?
    

周通生:这个都不好说标准,古人说按如入木、弹欲断弦,所以这个用的力还是比较大的,但是这个像练气功和练书法一样,这个力不是停留在表面上,最好还是结合着练练太极拳,就是说一方面是有力的,但是另一方面也不是在表象上是可以看出来的,用的内在的力量。所以有人就说,有人说弹琴用是手的力,有人说是腕在用力,有人说是手臂在用力,有人说是是全身的力,这都不对,实际是全身的气,就是全身贯注。这个和书法、太极拳是一样的,你看起来是不太用力,但真正有功夫的人你是推不动的。
 

薛龙海:我觉得古琴传播起来有个致命的东西,就是他只能徒弟带师傅。假如说我有毛笔有个贴就可以写了。
 

小峰子:这跟书法其实一样,我跟您学书法,你不教我,跟我一个帖子也没用啊。

 

大雁的礼赞

 

周通生:最后我弹个梅庵派的经典就是《平沙落雁》,它是文人的曲子,是表现文人意境的, 古时候文人读了书,总是想做官,做不了官,他只能逃避,它是表现这么个意境,它所以表面上描写的是大雁晚归,那个过程。
    

周通生:到秋高气爽的时候,傍晚的时候,大雁要找一块平静地方休息,先飞过来几个领头的,先看一下地形,然后看看这地方不太好,又飞了,在天空盘旋几圈,然后又找了一块更大的沙滩,然后大批的大雁就一个一个过来了,开始的时候下来的时候,大雁之间还有些交流,鸣叫,撕咬,然后夜幕降临,大地恢复平静,大概是这么个意思,表面上是这么和意思。
    

周通生:表面上写的是秋日、风光、夜幕、大雁啊这些,大雁是文人经常歌颂的,它呢,经常南来北往,很自由,文人他就很向往,大雁它又高风亮节,又有忠勇,它又一夫一妻制的,死了一个,另外一个就做卫兵。
    

周通生:古人说“鸿鹄之志”,鸿鹄就是大雁,它是文人歌颂的对象,它又自由,飞的又高,它还智慧,大雁它身体比较重,在高空飞的时候,气流比较强,但是它一个领头的,力量最大的在前面,它翅膀扇动时候有一个涡流,那第二个大雁就没有那么费劲,所以你看大雁飞的时候不是一致的的,它是一个上来,一个下来,用涡流在帮助后面的,它是非常智慧的,大雁是忠勇双全,仁义礼智信全有,是文人歌颂的对象, 有归 。梅庵派的《平沙落雁》有模仿雁鸣的声音,雁鸣过去呢,夜幕降临了,大地就恢复了平静。
    

小峰子:曲子画面出来了,而且很饱满,这种享受仿佛只有古琴这种神奇的乐器才能表达出来。诠释天、地、人三才者的哲学意义。感谢周老师,感谢大家的光临。下次再见! 

 

创建时间:2025-05-09 13:55
浏览量:0
首页    江南读书会    【读书会第II期】秋江花月夜·古琴雅集

文章评论